看书地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地 > 大别之巅 > 第22章 行走在半道上(七)

第22章 行走在半道上(七)

不想,爹妈都在家,来信要我回去,也许有急事。

李梯云没跟你谈过《GCD宣言》?

谈过,还宣誓过,周维炯一颤,很后悔说实话,斜眼看看,见此人也是一颤。

两人握手。

自我介绍,我叫朱迪,跟毛先生来的。那天,见你听课很认真,还不时拍手,我把情况对先生说了,他沉吟一会儿说,听你描述,应该是自己人,是我们的同志,别看他年轻,听说此人刚直。又问是哪地方的,我说是大别山的。先生抽着烟,慢慢说,让他去武汉中学找必武吧,谭秋也行,所以我就来了。

董必武也在武汉?

你今天回家?

是呀。

朱迪迟疑说,恐怕时间不允许了。这样,我听说你要经过麻城,那地方正收编土匪,每天都打仗,乱。又看看四周,把周维炯拽到一个巷子里,看左右没人,于是就从胸口掏出一把短枪说,别害怕,是我的,防身用的,你现在要回家,一路不太平,送给你,防身。

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再贵重能有我们是同志贵重吗?

周维炯不说话,但是,也没有接。

朱迪把周维炯褂子撩开,一伸手说,拿着,这也是先生的意思。

先生的意思?周维炯试探着说,你说的先生,他就是给我们讲课的毛委员?

嗯,我们也要走,毛委员回去,去哪地方,你别问,那地方也需要他。

这般说了,周维炯再拒绝就不对了,于是,接过来,没看,插进口袋,好在他还穿着灰袍子,宽松,裹着样把东西不成问题。

周维炯说,让你来找我,先生有什么交代没有?

也没有多说,只是说,这东西藏好,路途遥远,路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再说了。这个东西,看起来是好事,但是,要是遇到土匪或者民团或者探子,就是大问题。凡事都有利有弊,如何掌握,如何化不利为有利,全在乎自己。

先生这话说得太对了,我算记住了,只是,我是回家,回大别山,没有问,先生也了解大别山?

了解,咋不了解?朱迪说,先生教书,博览群书,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读过书,哪地方不知道?先生说,大别山是个好地方,也是个苦地方。好地方,就是此地便于发动革命,又是鄂豫皖三省交界,便于发动群众。苦地方,是这里的农民,太苦,但是,他们的革命热情很高,值得重视。

先生对大别山农民的生活状况也了解?太不简单了,你知道,先生来过大别山没有?

没听说过,朱迪摇摇头说,不过,他经过大别山,也接触很多大别山人,也许通过他们了解的,也未可知。

这么说来,先生肯定对大别山革命有很多见解,周维炯说,他是否对我个人有什么指点?

也说了,朱迪说,先生说,他送你四个字。

哪四个字?周维炯感到奇怪,也很渴望听到,所以,很迫切,朱迪还没有说完,他就接上了。

不忘初衷。

不忘初衷?周维炯说,咋理解?

革命形势风云变幻,这一路走来,有多少人为革命牺牲,又有多少人叛变革命,投向敌人的怀抱,甚至助纣为虐,为了活命,屠杀我们自己人。这些事情,也不足为奇,仔细思考,统统是大千宇宙的一粒尘埃,都随着岁月而逝去。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永恒的,那就是人生的意义,朱迪说,先生说,我们之所以选择革命这条路,是因为这条路我们认为正确。知道了正确的道路,哪怕在道路上遇到艰难险阻,我们能退缩吗?无外乎生死两个字,有道是,早问道夕死可矣。这句话记住了,也就是不忘初衷了。

这句话咋跟詹谷堂老师说的一样呢?周维炯想了想说,朱兄,我们这一别,不知道哪一年再见面,可否在我临走时,赠我两句有用的话呀?

为了革命,相忘于江湖吧,朱迪又伸出手说,祝你成功,祝愿我们还有相聚的那一天!

握手之后,周维炯说,大恩不言谢,后会有期。于是把枪拿出来,用手掂量一下说,朱兄,你想得也细呀,还压了三发子弹哟。

朱迪一惊问,你拿了一下就知道里面有没有、多少发子弹?

我专门下过各种枪械,用手掂量过,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