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贪官的官服给我扒了,让他去田里插秧!”
那县令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直接瘫倒在地。周围的百姓们则纷纷拍手叫好,对冯跋的果断和公正赞不绝口。
而对于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冯跋则毫不吝啬地给予赞扬和奖励。他会亲自送上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人民好公仆”,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有一次,冯跋微服私访到一户农户家中。那家的老太太并不认识他,见到他后,便拉着他哭诉赋税太重,生活艰难。冯跋听后,心中十分不忍,他拍着胸脯保证道:“大娘放心,明天我就下令减税!”
老太太听了,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而冯跋也从这次经历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百姓的生活状况才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这份对百姓的关爱,让他在民间赢得了极高的威望。
后宫生活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啊!皇后孙氏可是他的结发妻子呢,想当年他们俩一起要饭,那可真是患难与共的夫妻啊!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孙氏总是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冯跋,自己却饿着肚子。这份深情厚意,冯跋又怎么能忘记呢?
所以啊,冯跋登基之后,孙氏还是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揪着他的耳朵,娇嗔地说:“冯跋!听说你要纳妃子啦?”冯跋见状,立刻赔着笑脸,赶忙解释道:“哪能呢!这辈子我就你一个老婆,绝对不会再纳别人的!”说完,还不忘在孙氏的脸颊上亲一口,逗得孙氏咯咯直笑。
这对夫妻啊,可真是有趣!他们经常会坐在皇宫门口,和过往的百姓们唠唠家常,就像普通人家的夫妻一样。百姓们也都特别喜欢这对“皇城夫妻店”,觉得他们特别亲切。
只可惜,好景不长,孙氏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在冯跋登基后的第五年,她终究还是没能扛过去,因病去世了。这对冯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悲痛欲绝,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悲伤之中,连处理政务都变得心不在焉起来。
不过,有一天,冯跋突然想起了自己和孙氏曾经的誓言,他们要一起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这个誓言,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了他心头的阴霾。他终于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国家的治理中去。
在治国理政的道路上,冯跋可谓是如履薄冰,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果敢,一步步地将国家引向繁荣昌盛。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王猛的谋士走进了他的视野。
王猛虽然出身寒门,但他的才智和谋略却远超常人。他深知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因此向冯跋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建议,如开垦荒地、改进灌溉技术等。同时,他还主张兴修水利,以保障农田的灌溉和防洪。此外,王猛对整顿吏治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只有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官僚体系,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冯跋对王猛的这些建议深感认同,他觉得王猛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那个能助他成就大业的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王猛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对他委以重任。
然而,王猛的改革举措却触动了一些贵族的利益。这些贵族们平日里养尊处优,对王猛的改革措施自然是百般阻挠。他们暗中勾结,企图通过各种手段陷害王猛,让他无法继续推行改革。
冯跋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些贵族们的阴谋,他深知王猛的改革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绝不能让这些贵族得逞。于是,他力排众议,坚定地站在了王猛这一边,保护他免受那些贵族的迫害。不仅如此,冯跋还对那些阴谋陷害王猛的贵族们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王猛对冯跋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他发誓要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冯跋,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北燕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水利设施日益完善,吏治也逐渐清明。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着提高。
在冯跋和王猛的共同治理下,北燕逐渐走向繁荣,成为了当时北方地区的一个强国。
三、夹缝中的\"和平外交\"
面对北魏和柔然这两个强大的敌人,冯跋巧妙地运用起了“平衡术”。北魏太武帝派使者前来恐吓,威胁他说:“识相的话就赶紧投降吧!”然而,冯跋却毫不畏惧,他面带微笑地回复道:“太武帝您英明神武,我这小小的地方,恐怕入不了您的法眼啊!”
与此同时,冯跋转身又给柔然可汗送去了一批美女,并附上一封信,信中写道:“咱们可是好邻居呢,以后要常来常往啊!”就这样,他在北魏和柔然之间游刃有余,两边都被他哄得晕头转向,竟然在几十年间都没有对他发动攻击。
不过,最让人觉得好笑的还是他与东晋之间的那场“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