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地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地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9章 司马聃——从奶娃皇帝到"职场早退"的悲催打工人

第9章 司马聃——从奶娃皇帝到"职场早退"的悲催打工人

军时,关中百姓纷纷夹道痛哭。他们原本对桓温的北伐寄予厚望,希望能够重归晋朝的统治。然而,如今桓温却如此轻易地放弃,让他们深感失望和绝望。百姓们哭喊道:“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奈何一旦复舍而去!”

而远在洛阳的司马聃,当他捧着洛阳失守的战报时,心中的愤怒和失望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将案头的博山炉一脚踢翻。炉中的香料散落一地,青烟缭绕,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悲愤。司马聃对着虚空嘶吼道:“桓温误国!”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人皆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一丝声响。桓温站在殿中央,他的身影高大而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他手中紧握着一卷诏书,上面赫然写着“庚戌土断”四个字。

这项政策是桓温力主推行的,旨在清查那些隐匿户口、逃避赋税的人家,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然而,这一举措却如同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尤其是触动了会稽王司马昱等士族的利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某次廷议中,尚书左丞荀羡终于按捺不住,站出来对“庚戌土断”提出了异议。他言辞激烈,指出这项政策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桓温听后,脸色一沉,他猛地将手中的诏书拍在案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桓温瞪着荀羡,眼中闪过一丝怒色,他缓缓地站起身来,手按剑柄,厉声道:“若再有人敢阻挠此政令,即刻送往寿春前线!”他的声音如同雷霆一般,在朝堂上回荡,让人不寒而栗。

司马聃躲在蟠龙柱后,紧张地看着这一幕。他的心跳急速加快,额头上甚至渗出了一层细汗。当他看到桓温手中那寒光闪闪的宝剑时,心中更是恐惧万分,指甲不自觉地深深掐进了掌心。

在桓温的授意下,司马聃的后宫已然成为了一个充满权力争斗和阴谋诡计的场所。这里不再是温馨宁静的后宫,而是一个充满了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的权力博弈场。

兴宁元年(363年),司马聃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大婚之夜。这本应是一个喜庆而欢乐的时刻,但在这华丽的宫殿中,却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皇后桓氏身着凤冠霞帔,端坐在洞房之中,案头摆放着一杯鸩酒,那酒杯在烛光的映照下,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寒光。

桓氏面无表情地看着司马聃,缓缓说道:“陛下可知叔父帐下有三千死士?”她的声音平静而冷酷,仿佛这三千死士并不是什么秘密,而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司马聃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桓氏,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身上,却无法掩盖他内心的恐惧和绝望。

此时的东晋,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外部,前秦、前燕等政权虎视眈眈,对东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内部,桓温专权跋扈,把持朝政,使得东晋的政治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司马聃虽贵为皇帝,却如同被囚禁在金丝笼中的鸟儿一般,空有尊贵的身份,却无半点自由与权力。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桓温的严密监视和控制,甚至连自己的婚姻都无法自主决定。

在这个充满权谋与算计的后宫中,司马聃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会怎样。

三、壮志未酬的"职场早退"

密室里的烛火在司马聃脸上摇曳不定,仿佛在跳动的火焰中映照着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他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从武库偷出的青铜剑,那剑身闪烁着微弱的寒光,似乎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司马聃压低声音,对亲信侍从低语道:“召集羽林郎,趁桓温入朝时……”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密室的门扉突然毫无征兆地洞开,桓温拄着鸠杖,如鬼魅般出现在门口。杖头的玉鸠在火光中泛着冷光,仿佛在嘲笑着司马聃的密谋。

桓温的声音在密室中回荡,带着一丝戏谑和不屑:“陛下这是要效仿曹髦吗?”司马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惊恐地看着桓温,手忙脚乱地将密信塞进嘴里,试图吞下这个可能会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证据。

然而,慌乱之中,司马聃被呛得涕泪横流,那密信却像故意与他作对一般,卡在喉咙里,让他既无法咽下,也无法吐出。

兴宁二年(364年),桓温第三次北伐。在枋头之战中,慕容垂以八千骑兵大破晋军五万,这场惨败的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