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地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地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104章 《朝堂惊变与边境危局》

第104章 《朝堂惊变与边境危局》

出兵,恐怕会给百姓带来更沉重的负担,甚至可能引发内乱。”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回顾历史,当年汉武帝时期,虽然通过连年的征战,彰显了我大汉的国威,但百姓也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长期的战争导致国内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安。我们不能不吸取这样的教训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欣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一些人的热情。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争论愈发激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主战派的大臣们情绪激昂地陈述着匈奴的种种恶行,他们义愤填膺地表示,如果不进行反击,国家的威严将会荡然无存。而主和派的官员们则忧心忡忡地指出,国内的局势目前并不稳定,出兵可能会导致百姓们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

刘据坐在龙椅上,沉默不语,他的眉头紧锁,显然在深思熟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说道:“二位爱卿所言都有一定的道理。出兵一事,目前确实还需要从长计议。这样吧,我们先加强边境的防御,派遣得力的将领去整顿边防,同时密切关注匈奴的动向。等国内的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退朝之后,刘弗陵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寝宫。周皇后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她一眼就看到了刘弗陵脸上的倦容,心疼之情溢于言表。她急忙吩咐宫女们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送到刘弗陵的面前。

周皇后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知书达理,而且温柔贤淑,是刘弗陵的贤内助。她轻声细语地对刘弗陵说道:“陛下,朝堂上的事情繁多复杂,您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啊。”她的声音宛如春日里的微风,轻柔地吹拂着刘弗陵的心田,让他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放松。

刘弗陵站在宫殿的窗前,望着远方,心中忧虑重重。他长叹一声,对身边的周皇后说道:“皇后啊,如今国家内忧外患,朕深感责任重大啊。黄河灾区的疫病肆虐,边境匈奴又不断骚扰,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关乎着大汉的安危,朕实在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啊。”

周皇后见刘弗陵如此忧心,连忙安慰道:“陛下心系百姓,圣明仁德,必定能够带领大汉度过这些难关。臣妾虽然身处后宫,但也会尽自己所能,为陛下分忧。臣妾已经吩咐后宫众人节俭用度,将节省下来的财物全部捐献给灾区,希望这些微薄之力能够帮助到那些受苦的百姓。”

与此同时,被派去寻找民间医者的官员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找到了那位传说中的医者。?j!i.n-g?w+u\x¢s-.^c′o′m/这位医者名叫张仲景,字仲景,乃是南阳涅阳县人。他自幼对医学痴迷不已,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尽得其真传。不仅如此,他还博采众方,不断学习和探索,医术日益精湛。

当官员们找到张仲景时,他正在为一位村民治病。听闻他们是为了灾区百姓而来,张仲景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事情,跟随官员们一同前往长安。

“草民张仲景拜见陛下,愿为灾区百姓略尽绵薄之力。”张仲景跪地行礼,他身形清瘦,一袭素衣,却难掩其儒雅之气。他的额头宽阔,眉毛如墨画般浓黑,双眼深邃而明亮,眼神中透着坚毅与自信。

刘弗陵见状,连忙起身相迎,快步走到张仲景面前,双手扶起他,说道:“先生快快请起,不必多礼。如今灾区疫病横行,百姓受苦,朕日夜忧心,全仰仗先生妙手回春,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啊。先生若有任何需求,尽管开口,朕定当全力满足。”

张仲景谢过刘弗陵后,详细询问了疫病的症状和传播情况。他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据草民观察,此疫病乃伤寒所致。其症状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呕吐、腹泻等,且传播速度极快,若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刘弗陵脸色凝重地点点头,焦急地问道:“那先生可有治疗之法?”

张仲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陛下莫急,草民有一方,或许能有效治疗此疫病。这药方是草民多年行医经验所得,曾治愈过不少伤寒患者。”

刘弗陵闻言大喜,忙道:“先生快快道来,只要能治愈疫病,无论所需何物,朕定当全力支持。朕已下令各地官府全力配合,药材、人力,皆不是问题。”

张仲景仔细地查看了每一位病人的症状后,沉思片刻,便果断地开出了药方。刘弗陵拿到药方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下令按照药方大量煎制药汤,并派遣专人将这些药汤迅速送往灾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