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刘彻的宠爱。
这日,王娡在宫中散步。春日的后宫,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王娡身着华丽的宫装,在宫女的簇拥下,沿着御花园的小径缓缓前行。偶然间,她遇见了卫子夫。卫子夫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头上简单地挽着发髻,插着一支碧玉簪子,显得清新脱俗。她正在花园中赏花,看到王娡,连忙跪地行礼:“皇后娘娘,臣妾惶恐。”王娡见她举止得体,容貌秀丽,心中十分欢喜,便将她叫到跟前:“你就是卫子夫吧,哀家听闻陛下对你宠爱有加。”卫子夫恭敬地回答:“一切皆是陛下厚爱。”王娡仔细打量着她,心中暗自思忖:这女子看着柔顺,倒不失为皇后的合适人选。若能将她扶持上位,既能制衡刘嫖,又能让彻儿安心。
,!
想到此处,王娡微笑着说:“起来吧,以后在宫中,要好好侍奉陛下。若有什么难处,尽管告诉哀家。”卫子夫感激涕零:“多谢皇后娘娘关怀,臣妾定当尽心竭力。”
王娡回到寝宫后,立刻派人请刘彻过来。“彻儿,哀家今日见了卫子夫,觉得这女子不错,温柔贤淑,颇得哀家喜欢。”王娡看着刘彻,意味深长地说道。刘彻心中一动,他本就宠爱卫子夫,如今母亲也认可,自然十分高兴:“母妃眼光独到,儿臣也觉得子夫甚好。只是长公主那边……”
王娡冷哼一声:“长公主那边,哀家自会处理。她不能事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d·a¨n_g′y`u′e`d?u`._c¢o¢m′”刘彻听后,心中踏实了许多,与王娡又商议了一些细节,这才告辞离开。
然而,就在刘彻和王娡为立后之事谋划时,朝堂上又传来了坏消息。匈奴得知大汉内部朝堂纷争、后宫动荡,认为有机可乘,再次集结兵力,进犯边境。匈奴,这个北方的游牧民族,自大汉建国以来,就一直是大汉的心头之患。他们逐水草而居,擅长骑射,民风彪悍,时常侵扰大汉的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卫青虽奋力抵抗,但匈奴来势汹汹,边境局势十分危急。
边关急报如雪片般飞至长安。景帝接到急报后,立刻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严肃,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主张立刻增派援兵,与匈奴决一死战,以彰显大汉的威严;有的则认为应先求和,避免战争损耗国力,等国内局势稳定后,再作打算。
“陛下,匈奴此次进犯,来势汹汹,若不给予沉重打击,日后必将更加猖獗。臣愿领兵出征,与匈奴一战!”卫青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道。卫青,这位出身低微却英勇善战的将领,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逐渐崭露头角。他身着铠甲,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无畏。
这时,周仁却站出来反对:“陛下,如今我大汉内部不稳,不宜再启战端。不如先与匈奴议和,等国内局势稳定后,再作打算。”周仁,朝中的老臣,资历深厚,他的话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分量。
刘彻听后,心中大怒:“周大人,匈奴屡屡进犯,我们若一味求和,只会让他们更加嚣张。此次若不彻底击败匈奴,边境永无宁日!”刘彻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威严。他深知,匈奴的威胁若不彻底解除,大汉的百姓将永无安宁之日,丝绸之路的贸易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景帝看着争吵的大臣们,心中十分纠结。他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沉思良久。他深知匈奴的威胁,也明白国内局势的复杂性。大汉刚刚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朝堂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后宫也尚未稳定。此时若贸然与匈奴开战,一旦战事不利,后果不堪设想。但若是一味求和,又恐有损大汉的威严,让匈奴更加肆无忌惮。最终,景帝决定先派使者前往匈奴,试探他们的态度,同时,命卫青加强防御,做好战斗准备。
而在后宫,刘嫖得知王娡有意立卫子夫为后,顿时暴跳如雷。她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王娡竟敢无视她的意愿,想要扶持一个出身低微的歌女为后。她气势汹汹地来到王娡寝宫,质问道:“皇后,你这是什么意思?阿娇与彻儿早有婚约,你却想立那歌女为后,难道忘了当初是谁帮彻儿登上太子之位的吗?”
王娡神色平静,不紧不慢地说道:“长公主息怒。立后乃国之大事,自然要慎重考虑。卫子夫温柔贤淑,深得陛下宠爱,且能为陛下分忧,哀家认为她是皇后的合适人选。至于阿娇,她与彻儿的情谊,哀家也不会忘记,但这皇后之位,实在不能仅凭婚约而定。”
刘嫖听后,更加愤怒:“好你个王娡,竟敢如此忘恩负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