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并对他们的才能和忠诚给予高度评价。
待回到丞相府时,府门前早已聚集了众多百姓。他们见到苏琳和李风平安归来,顿时欢呼雀跃起来,纷纷涌上前来,向他们表示祝贺。
“苏丞相,李公子,你们终于没事了!”
“苏丞相,您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李公子,您真是太厉害了!”
百姓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苏琳和李风看着这些热情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感动。
苏琳高声说道:“多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我苏琳定当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继续为大家谋福祉!”
李风也附和道:“没错,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为百姓们做更多的实事!”
百姓们听后,更是欢呼不已,现场气氛热烈异常。
然而,朝堂上的争斗并未就此结束。钱坤虽然倒台了,但他的党羽却犹如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一般,仍在暗中活动,企图伺机而动,寻找机会东山再起。这些人表面上看似偃旗息鼓,实则暗地里相互勾结,密谋策划,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给对手致命一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与此同时,其他大臣们也因为钱坤的倒台而各怀心思。有些人对钱坤的倒台暗自庆幸,觉得自己少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有些人则担心自己会被牵连,整日忧心忡忡;还有些人则在观望局势,思考着如何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谋取最大的利益。朝堂之上,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让人难以捉摸。
“苏琳,这朝堂上的事儿,怕是没完没了了。”李风看着苏琳,满脸忧虑地说道。他深知朝堂的争斗如同漩涡一般,一旦卷入其中,便难以脱身。
苏琳微微一笑,眼神坚定地回答道:“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不能退缩。为了大汉的江山,为了百姓的安宁,我们一定要坚守下去。”她的话语虽然轻描淡写,但其中蕴含的决心和勇气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就在这时,边关突然传来了消息,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原来,匈奴的一个小部落开始蠢蠢欲动,似乎有进犯大汉边境的迹象。这个消息让整个朝堂都陷入了紧张的氛围之中,刘弘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众爱卿,匈奴又不安分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刘弘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地看着下方的大臣们,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
大臣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出兵镇压,以显示大汉的威严;有的则建议先派人去谈判,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苏琳站在朝堂之上,沉默片刻,似乎在深思熟虑。终于,他站出来,语气沉稳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贸然出兵。匈奴小部落来犯,其意图尚不明确。若是他们只是试探,我们若直接出兵,恐会引发大规模战争,得不偿失。不如先派人去了解他们的真正目的,若是他们只是虚张声势,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这场危机;若是他们果真有进犯之意,那时再出兵也不迟。如此一来,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又能维护边境的安宁。”
刘弘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苏丞相所言甚是,那就先派使者去匈奴一探虚实。李风,你对匈奴较为了解,此次出使就由你带队吧。”
李风闻言,立刻拱手领命:“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查明匈奴小部落的真实意图。”
苏琳看着李风,眼中流露出一丝担忧。他知道这次出使匈奴充满了风险,但李风是最合适的人选。他轻声说道:“李风,此去匈奴,路途遥远,你一定要小心。”
李风感受到了苏琳的关切,他微笑着安慰道:“放心吧,苏丞相,我会平安回来的。等我回来,我们再一起为大汉效力。”
李风率领着使者团,背负着国家的使命和期望,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匈奴的漫漫征途。他们穿越了崇山峻岭,跋涉过荒漠草原,一路风尘仆仆,历经千辛万苦。
与此同时,苏琳留在朝堂之上,肩负起协助刘弘处理政务的重任。她聪慧过人,心思缜密,对于朝堂上的种种事务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她也深知朝堂之上暗流涌动,那些不安分的势力正蠢蠢欲动,企图谋取私利。
面对这复杂的局势,苏琳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