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齐听了李明的话以后眼中的神色很快从惊诧转为震惊。+h_t·x?s`w_.*n′e′t~
就当他想要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李明却是话锋一转:
“但是...”
“您别忘了,这只是贵国政府为了挽救经济、促进出口的临时策略.”
“我申请的贷款期限是四年。”
“四年时间在金融市场上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贵行就那么笃定四年后日元不会强势反弹,大幅升值?”
小松齐摇了摇头。
“李桑,你说这些我们银行都已经考虑过。”
“这是我们的分析师给出的最合理的方案。”
李明继续忽悠道:
“我可是密切关注着贵国的经济动态。”
“听说最近日国内阁和央行推出了规模空前的综合经济政策。”
“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刺激内需和基建。”
“而且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连你们国内死气沉沉的股市这几天都像打了强心针一样往上窜。”
“这些信号意味着什么?”
李明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一下。
看到小松齐开始搔弄自己的卫生胡之后继续道:
“这意味着市场对日本经济复苏的预期在增强。”
“一旦内需真的被拉动,出口压力缓解或者国际资本重新看好贵国...”
李明说到这里彻底停下了。?y¢a¨n~h.u,a¨l^u?o..`c\o-m+
因为他已经从小松齐的脸上看到了凝重。
他的观点在目前来说更加贴近小本子的现实。
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日国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
记忆中到了1995年8月。
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达到最高时应该是80:1左右。
只可惜从那之后情况就将急转直下。
到最后将会比现在都不如。
而李明申请的还款日期则是1995年九月。
“李桑...”
“没想到你对国际金融和我国经济政策,竟然有如此深入的见解!”
小松齐的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
“可惜你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
“或者理解得还不够透彻。”
小松齐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说道:
“我们国内的情况比你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或许是感觉到李明对日国经济形势了解的比较深。
所以接下来小松齐跟他说了很多。
目前日国的出口企业可以说是正在经历严冬。
订单萎缩,利润暴跌。
企业效益不好,所以就没有信心和能力去投资扩大生产。-d~i?n\g~x¨s,w?.·c_o′m`
即使有钱投资也都被用来购置海外资产。
小本子国内留不住钱也不容易赚钱。
这就导致日国民众不敢随便花钱。
同时,小本子又是资源匮乏的国家。
石油、原材料、粮食哪一样都需要大量进口。
这都需要政府动用宝贵的外汇储备。
不断地在市场上卖出日元,买入美元等硬通货。
小本子在广场协议之前赚取的大量顺差很快就将被抹平。
这种巨大的、持续的外汇需求,就像一块沉重的锚,牢牢地把日元钉在低位!
所以日国各家银行现在普遍的做法就是借出日元回收美元。
以此来转嫁汇率差带来的风险。
办公室里的气氛因为这场关于货币走势的讨论陡然变得凝重。
“小松齐先生。”
李明的声音再次响起:
“贵国政府投入了10万亿日元的空前刺激计划。”
“这无疑是在表露背水一战的决心。”
“日经指数从4月初的点,到现在将近点。”
“这不正是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吗?”
李明的声音带着一种蛊惑性的力量。
他抓住日国政府的刺激计划不放。
拼命放大未来的预期效应。
“贵国民众的储蓄率世界第一。”
“一旦就业稳定,收入预期改善,民众压抑的消费力释放出来会多么惊人?”
“贵行的分析师们是否过于关注眼前的出口寒冬而忽略了这即将喷薄的内需火山?”
这些话让小松齐的眼神有些恍惚。
他很想找出理由进行反驳但一时却没有思路。
李明不打算给他思考的机会。
“至于您提到的企业海